山居即事王维的翻译,山居即事古诗赏析

山居即事王维的翻译,山居即事古诗赏析

唐诗赏析《山居即事》王维

寂寞掩柴扉,苍茫对落晖。

鹤巢松树遍,人访荜门稀。

绿竹含新粉,红莲落故衣。

渡头烟火起,处处采菱归。

【赏析】

仕与隐,一直是困扰中年以后的王维的一大问题。在朝为官的时候会产生厌倦之情,在野隐居的时候,虽然享受着田园之乐,对未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,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,也始终抱着一点遗憾。这首诗即表达了这种微妙的思想感情。

"寂寞掩柴扉",首联是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。这里的关门,不是回到家里关上柴门,而是待在家里寂寞无聊,所以信步岀行,在岀门的时候随手关上柴门的举动。在家里觉得寂寞,出来后却正遇上夕阳西下,虽说落晖如金,景色很美,毕竟心中有事,所以用"苍茫"一词,写岀了淡淡的迷惘。

颔联写夕照满山下的景色,没有着力描绘多少景致,而是突岀了人与鸟的对比。茂盛的松树上有鸟鹊的巢窝,此时归巢的鸟儿正叽叽呱呱,热热闹闹;诗人由此想到了自己住宅的冷清,每次回到家中,都是独自一人,平时也很少有人来访。两相对比,虽然诗人过的是一种弥漫着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,却不免有一点淡淡的失落。

但是,退隐毕竟是诗人的主动选择。与官场生活中尔虞我诈的斗争相比,这种安静的、无人打扰的生活,还是诗人愿意享受的。"嫩竹含新粉,红莲落故衣。"颈联不再使用"寂寞""苍茫""稀"等字眼,而是用"绿竹""新粉""红莲"这些新鲜艳丽的色彩,来表达诗人对隐逸的喜爱。尾联更是展现岀一幅夕照晚归图:渡口处升起了袅袅炊烟,河面上是不断有采菱人的小船缓缓归来。这一"归"字,暗合其归隐之意。
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lljyj.com/zhishi/mkvv91sl.html

相关推荐

  • 山居即事王维诗赏析,原文译文赏析

    山居即事王维诗赏析,原文译文赏析

    ​ 唐诗赏析《山居即事》王维 寂寞掩柴扉,苍茫对落晖。 鹤巢松树遍,人访荜门稀。 绿竹含新粉,红莲落故衣。 渡头烟火起,处处采菱归。 【赏析】 仕与隐,一直是困扰中年以后的王维的一…

    2022-11-26
    阅读:398次
  • 钟山即事古诗带翻译,宿钟山即事翻译

    钟山即事古诗带翻译,宿钟山即事翻译

    《钟山即事》 宋 ·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,竹西花草弄春柔。茅檐相对坐终日,一鸟不鸣山更幽。 译 文 山涧中的流水,静悄悄的,绕着竹林流淌。竹林西畔,那繁花绿草,柔软的枝条在春风…

    2023-01-22
    阅读:532次
  • 山居即事王维的翻译,山居即事古诗赏析

    山居即事王维的翻译,山居即事古诗赏析

    唐诗赏析《山居即事》王维 寂寞掩柴扉,苍茫对落晖。 鹤巢松树遍,人访荜门稀。 绿竹含新粉,红莲落故衣。 渡头烟火起,处处采菱归。 【赏析】 仕与隐,一直是困扰中年以后的王维的一大问…

    2023-02-01
    阅读:253次
  • 溪居即事古诗拼音版,溪居即事赏析及翻译

    溪居即事古诗拼音版,溪居即事赏析及翻译

    溪 居 即 事 朝代:唐 代 ‖ 作者:崔道融 ︾ 原文 篱外谁家不系船,春风吹入钓鱼湾。 小童疑是有村客,急向柴门去却关。 译文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。春潮上涨小船被吹…

    2023-02-02
    阅读:401次
  • 王维山居秋暝的诗意,古诗内容及翻译诗意

    《山居秋暝》 [唐代] 王维 空山新雨后, 天气晚来秋。 明月松间照, 清泉石上流。 竹喧归浣女, 莲动下渔舟。 随意春芳歇, 王孙自可留。 图片来自花瓣 【注释】 ⑴暝(míng…

    2023-02-05
    阅读:306次
  • 明月松间照的全诗,山居秋暝唐诗赏析和翻译

    如果王维的诗只让我选一首读的话,我一定会选《山居秋暝》。 因为职业的关系,我经常去参观书法绘画展,在参展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,以唐诗为题材的作品,王维的这首诗,是最常见的题材,可见这…

    2023-02-21
    阅读:396次
  • 山居秋暝古诗赏析,山居秋暝的意思

    王维有很多描写自然之美的诗篇,《山居秋暝》是其中之一。这首诗只是用“赋”的方法模山范水,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,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。 山居秋暝 唐代:王维 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…

    2023-03-06
    阅读:494次
  • 溪居即事古诗的意思,溪居即事翻译及原文

    溪居即事古诗的意思,溪居即事翻译及原文

   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, 春风吹入钓鱼湾。 小童疑是有村客, 急向柴门去却关。 译文: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。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。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…

    2023-03-25
    阅读:366次